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人类

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社会性生物。达尔文、赫胥黎和海克尔等人都证明了人是从地质第三纪的高等猿类演变而来的。人类在自然界的生物发展阶段上占据最高位置。人类的特点为:具有完全直立的姿态、灵巧的双手、复杂而有音节的语言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并有创造工具、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本领。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既是使人类从自然界中独立出来的基础,又是人类区别于自然界特殊本质的标志。“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所以,人类可以说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作为人类起源动力的社会性劳动,建立起独特的社会联系,创立了文化,并形成了人的躯体结构。“劳动创造人”的历史粉碎了几千年来宗教唯心主义关于“神创造人”的臆造。
中文学名
人类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索动物亚门
哺乳纲
灵长目
人科
人属
智人
分布
地球

目录

人的总称。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社会性生物。达尔文、赫胥黎和

生物学上,人被分类为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

人的生命开始于受精卵。男性通常透过性交的方式使得女性受精,有时也可能以人工受精。人在生长初期称为受精卵,受精卵在女性的子宫历时38周经过各种生长时期,最后终于变成胚胎,再变成胎儿。变成胎儿后,就可以准备出生,胎儿被女性从体内娩出后第一次靠自己呼吸,同时改称为婴儿。一直到成为婴儿后,人才开始受到法律保护,少数某些地区可能由子宫内的胎儿时期就开始保护。人的生命结束于死亡。

胎儿胎儿

与其他生物相比,人类的生产过程显得复杂许多。长达24小时以上的痛苦分娩并不少见,有时甚至可能造成小孩或母亲的伤害或死亡。直到20世纪在某些发达国家才有比较高的生产成功率。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是否真的比较容易失败还有争议,因为这些地区的妇女声称她们所采用的自然分娩法不但较安全也较不容易对产妇与小孩造成伤害。

死亡往往带来不舒服的感觉或是惧怕(参看濒死经验)。葬礼是人类社会的特色之一,通常也起因于对死后世界的信仰。但一个人长生的方式往往只能透过后人的膜拜与继承。

人类的演化

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来自化石,人类学家运用比较解剖学的方法,研究各种古猿化石和人类化石, 测定它们的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从而确定人类化石的距今年代,将人类的演化历史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遗传学家则运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现代人类、各种猿类及其他高等灵长类动物之间的蛋白质、

人类与类人猿的差异

人类与类人猿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明显差异,因此,在分类学上,虽然二者都属于灵长目,人类被列为人科,而类人猿则被为类人猿科。

智人阶段新石器晚期智人阶段新石器晚期

人类与类人猿的一个主要区别是人类适于两足直立行走。这样,人类的双手就不再是行走的器官,而可以用来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的许多形态结构特点都与直立行走有关。人类的头部位于脊柱的顶端,枕骨大孔接近颅底中央,朝下方。人类的脊柱呈S形弯曲,使身体的重心落在骨盆和后肢上,以减轻人在行走、奔跑或跳跃时的震动。人类的骨盆宽大,髋骨向两侧张开,既便于支撑腹腔的内脏器官,又为臀肌和一些保持人体直立的肌肉提供附着区。人类的后肢长而粗壮,使重心下移,保持稳定性。跟骨增大,足底呈弓状,增强了直立行走时的弹跳力。人类的拇指比任何猿类都大,而掌部相对较短,从而增加了人手的灵活性和动作的准确性。而现代类人猿的前肢长于后肢,身体重心较高,脊柱稍稍成弓状,所以它们行走和站立时多采用半直立姿势。

与类人猿相比,早期人类的食物范围较广,包括植物性食物、昆虫、蜥蜴、鼠类和其他小动物等。火的使用,使得人类的祖先可以先将食物煮(烧)熟,然后再食用,这样,就不需要发达的咀嚼肌和硕壮的牙齿对食物进行较多的机械加工,他们的面部也因此而逐渐退化,变得不象猿类那样凸出了。

人类与类人猿的脑不仅大小不同,在结构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人类大脑皮层的面积是黑猩猩的三倍多,而且其额叶、顶叶和颞叶都比类人猿的大,这样区域是与感觉、运动的综合以及语言、记忆相联系的。

人类与猩猩的差异

人与猩猩的基因差异比较小,只有大约2%。但是正是这2%的差异使得人与猩猩的智能、行为、心理和生理变得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高级灵长类包括人类和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如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大猩猩、猕猴、猴等,他(它)们又同属于类人猿亚目。今天古人类学研究的结果已经证明中华曙猿是人类的最早的祖先。那么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猩猩或猴到底与人有多大的差距呢?了解这种差距也许能解开人类进化和智能、行为心理之谜。

从神经语言学、神经心理学等高级神经活动和心理活动来看,人与猩猩和猴子的差距并不是有好几个数量级的差异,而可能是人类的婴儿与成年的差别。有几个事实可以说明问题。

起源

汤恩头骨

1924年,在南非阿扎尼亚一个叫做汤恩的地方,那里的采石场工人采石时爆破出来一个小的头骨化石。这块汤恩头骨化石很快被送到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医学院,交给了解剖学教授达特(Raymond Dart)。达特是澳大利亚人,当时刚结束在英国伦敦的医学、解剖学和人类学学业回来。采石场工人送给达特的头骨化石,包括颅骨的大部分和完整的颅内模,颌骨上保存着全套的乳齿和正在萌出的第一恒臼齿,属于幼年个体(相当于现代3~6岁的小孩)。

达特发现,这个化石具有许多似猿的性状。比如,这个幼年个体的脑子大小像一个成年的大猩猩,大约为500毫升,估计成年时也不过600毫升左右。此外,其上下颌骨向前突出,类似猿。同时,达特注意到该化石也具有人类的性状。其牙齿很小,与人类的牙齿相近。尤其重要的是,其枕骨大孔位于颅底中央,与人类相同。枕骨大孔是头骨基部的开口,脊髓与大脑在此相连。人类由于采取两足直立行走的姿势,头平衡于脊柱的顶端,枕骨大孔便位于颅底中央;而猿的头则向前倾,枕骨大孔在颅底相对靠后的位置。汤恩头骨枕骨大孔的特征表明,它所属的个体已能直立行走。

基于这些发现,达特于1925年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这个化石所属的个体是似人和似猿性状的混合体,是已发现的与人的系统最相近的一种灭绝的猿。由于发现于非洲的最南部,因而汤恩头骨所属个体的种被命名为

人类学家主要是根据出土的骨骼化石来研究和判断人类的进化历史的,他们主要根据以下三个特点来确定人类与灵长目亲族的不同以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的生理和行为特征:第一个特点是牙齿的形状和式样;第二个特点是双足的直立行走;第三个特点是颅骨的大小和形状。根据这些特点和人体的其他特点进行推论,并把人类祖先的化石骨骼与现代人及现代猿的相同骨骼进行比较,就能找出人类进化方式的许多重要线索。

例如牙齿,灵长目中非人类动物的牙齿都很大,适合咀嚼树叶和其他相对坚硬的食物,而且都长着大而突出的犬牙,以抵御敌人的侵袭;犬牙和切齿之间以及犬牙和臼齿之间均有缝隙,且臼齿在切齿后面,排成平行的两排。人类的牙齿则明显不同,最重要的区别是,犬牙并不比其他牙齿特别突出,所有牙齿都比其他动物的牙齿小得多,而且排成连续不断的曲线形,中间没有任何空隙。实际上,人类的牙齿最初是从腊玛古猿开始发展变化的。因为腊玛古猿从其他猿分化出来之后,在地面上度过的时间愈来愈长,于是,巨大的犬牙逐渐退化了,而切齿却变得愈来愈锐利,以便咬碎较硬的食物。与此同时,臼齿也变大了,以便于咀嚼。后来的人类因为吃肉食,再往后又吃熟食,且越来越成为主要食物,这些东西由于容易咀嚼和咬断,所以牙齿变得越来越小,不留缝隙,排列密集而整齐。最后,甚至连颌骨也变小了,嘴巴不再往外突出,面部也便变成一个垂直的平面,和灵长目中所有非人动物往后倾斜的脸截然不同。

骨骼也是如此,虽然比牙齿要复杂一些,但根据已经发现的骨骼化石足以肯定某些进化趋势。例如,就上半身来说,人类的双臂逐渐缩短,但双手的动作却发展得愈来愈灵巧与协调。下肢则发展得便于直立、行走和奔跑,整个身体的重心后移至骨盆,这样可以使行动所需的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而大猩猩的重心在胸部,所以很难长久站立。

人类能够直立行走的关键还是双脚。所有灵长目动物的双脚只有自前往后的纵向弓形,而人类的双脚还有自里向外的横向弓形,因而可以保持较久的直立姿式而使身体保持平衡。

当然,人类和其他动物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还是人类的行为,这主要是由大脑来控制的。于是,脑髓愈来愈发达,脑细胞和神经细胞也愈来愈多,愈来愈复杂,人类的大脑正常大小介乎1000~2000立方厘米之间,比灵长目任何其他动物的大脑都要大3倍以上。与此相适应的,人类的脑颅也越来越大,前额变得往前突出,头顶变平。

根据考古发现,有相距200万年左右的两个头颅骨,显示出脑髓小的非洲南方古猿和面孔小、脑髓大、会使用工具的现代人的头颅骨的鲜明对照。

因此,根据各种骨骼化石的不同特点,借助于遗传化学、比较骨骼形态学、对灵长目 动物行为的研究以及对简单狩猎和聚集部落的社会学分析等手段,科学家们就可以推断出人类进化的历史过程,并且排列出人类进化的家世谱系。

人类进化的观点

悲观论者:人类的进化已经走到尽头

英国伦敦大学教授斯蒂夫·琼斯声称,现代人种的正面和负面突变都已经结束。照他看来,人类进化过程是建立在基因能改变活生物体去适应外部周围环境的性能的基础上,可现代人不仅几乎丧失了对生物圈的依赖性,而且自己去改变它。

俄罗斯国立罗斯托夫大学的科研人员、哲学博士奥列格·瓦西里耶夫也认为,人类具有一些能导致其灭绝的弱点,比如低下的免疫性。瓦西里耶夫还认为,从生物学观点来看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猛犸就已经灭绝。而为了使人类消亡,如今有的是理由,有气候变化因素,也有微生物突变因素,现在微生物都有了抗药性。

乐观主义者:我们的身上还会有所变化

变化之一:基因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乔纳森·普里查德认为,人类已经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近1.5万年来出现许多新的基因,比如说那些能保证吸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以及消化奶类的基因。正是由于有了它们,我们才能适应新的食物。顺便说说,白皮基因也是新的,人们在迁居北部地区之后才开始有它们。

变化之二:面孔

全俄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生物学博士韦尼阿明·普列沙科夫断言,人的脸孔在缩小,比1万年前小了三分之一。最大的变化在颌骨和牙齿的布局与结构,这可能是因为人类再不用咀嚼坚硬东西的缘故,但与此同时,人类的脑颅变得更加突出。为什么会这样,科学家说到现在仍没有弄清楚。

人类演化人类演化

变化之三:身高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青少年卫生与健康研究所科研人员、生物学副博士尤利娅·雅姆波尔斯卡娅说:“中世纪骑士的盔甲今天只有半大孩子能穿。不过,从19世纪末人们的个子在长,到1960年长高了20厘米,半大孩子长170~178厘米成了家常便饭。只是从1985年起,全世界的人都在缩个子,高个儿都变得矮小,今天30岁的人平均身高只有165厘米。”

科学家还以俄罗斯人为例比较了一番,说明俄罗斯人的祖先一个个都长得高大魁伟,而现在的人则长得小柔弱和矮。

变化之四:大脑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布鲁斯·兰认为,大脑在发生突变,这可能会导致出现一种新的更理性的人种。计算表明,头小畸形基因从3.7万年前的马鲁克农人起就开始变化,正是这些马鲁克农人首先在洞穴的四壁上画画。而第二个为人们所熟悉的ASPM基因,大约于5500年前开始在我们的大脑里演变,那时候人们已经识字,开始建造都市。

变化之五:繁殖

俄罗斯老年学研究所实验部主任弗洛尔基斯认为,现在年轻姑娘的经期在提前,而女人的绝经期拖后5~6年,妇女的生育年龄在拉长,结果,人的寿命也在变长。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扎勒特    下一篇 赵戬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