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新疆库休克

“库休克”是维吾尔语木勺的意思,新疆当地少数民族民众有用它吃饭、喝汤的习惯。“库休克”在新疆柯坪县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而柯坪县的“库休克”还保留了地方特色——由天然杏木制成。此外,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属纯天然材料的手工制品。如今,这种当地特有的“库休克”(手工杏木勺)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库休克
所属地区
新疆柯坪县
历史
200多年
性质
杏木勺
特点
传统手工制作
重要性
被列入新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新疆库休克新疆库休克

“库休克”是

由于是用木头做的,使用起来不会烫手,也不会烫嘴,非常方便,于是库休克就成了新疆少数民族家庭厨房中最受欢迎的餐具。木勺隔热效果好,颜色好看,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新做的木勺是白色的,用久了之后自然变化成枣红色,不易用坏。

选材

新疆库休克制作新疆库休克制作

看似一个小小的木勺,制作起来却不简单,要挑选结构缜密的杏木,经过切割、挖勺、抛光等多个工序,制作过程不添加任何物理和化学成分,属纯天然手工制成品。

新疆库休克制作新疆库休克制作

今年52岁的买买提·卡德尔透露,制作“库休克”对原材料选材非常讲究,“需要选取20年到30年树龄的杏树,木勺制作过程分选材、切割、雕挖、打磨四个阶段。”说话的功夫,买买提·卡德尔便用斧子把一块约7厘米宽、20厘米长的杏木节劈成了两块简易的木勺形状。

收入

“做一个木勺大约需要30分钟。”买买提·卡德尔说,他和儿子每天大约做50个,靠着手工技艺,每个月平均有2500元(人民币)收入。

传承

新疆柯坪库休克是古老工艺的产物,这种精美的手工技艺是祖辈辈传承下来的。

新疆库休克传承人新疆库休克传承人

买买提·卡德尔是库休克手工艺制作的第二代传人。

买买提·卡德尔告诉记者,从12岁起,他就从父亲那里学习了这门手艺,“我们家众多兄弟当中,我做得最好。”买买提·卡德尔每次把木勺拿到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上去卖时,他做的“库休克”总是最先卖完。

如今,他的儿子艾买尔·买买提继承了他的手艺,尽管只有27岁,艾买尔·买买提已经学习制作“库休克”技艺10年。“虽然很枯燥,但我想把父亲的手艺传承下去。”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地做“库休克”的手艺人有百余人,但如今,从事制勺工艺的手艺人屈指可数。买买提·卡德尔说,现在学“库休克”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这是个精细活,很多人不愿意学。”

为保护好柯坪县制作“库休克”这一古老工艺,2017年,当地为5位“库休克”制作技艺传承人的木勺制作坊进行了改造,同时,组织传统手艺制作传承人及爱好者进行了培训,鼓励传承人培养学徒,阿布都热合曼·买买提就是其中的一位培训老师。

改造

大约10年前,阿布都热合曼·买买提开始研究如何用机器做出更精细美观的“库休克”。“我改造了一套机器专门做木勺,效率更高,还可以在勺柄上雕刻花纹。”阿布都热合曼·买买提说,手工木勺价格贵,制作工艺慢,他希望木勺更适应市场。

阿布都热合曼·买买提还收了几名徒弟,每天都有人上门学习,“相信未来‘库休克’可以卖到更多的地方。”

前景

据柯坪县文化馆馆长殷雪妮介绍,柯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花毛毡、薄皮馕、水磨面粉等十余项。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近3年来,当地组织培训300多人次。

“今年我们申请了少数民族项目资金,打算把木勺打造成柯坪礼物,经过深加工带动就业,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殷雪妮说道。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二道中学    下一篇 潘集采莲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